找到相关内容22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亲友书记(四)

    殊胜的菩提心! 现在是中的持戒,它分四个方面,昨天了持戒的十三种违品,下面开始持戒的同品——不放逸。 己三、行持同品不放逸: 佛说不放逸甘露,放逸乃为死亡处, 是故...专门不放逸,要求三门如理如法行持,依靠佛法来对治自己的烦恼。如果没有不放逸的理念,不要说大乘的果位,连小乘阿罗汉果也得不到。《文殊国土庄严经》云:“放逸者,声闻之道亦不能成就,更况无上菩提正道?”...

    索达吉堪布传

    |亲友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09425236859.html
  • 山东平阴、东平北朝刻经与高僧安道壹

    般若”混同,北朝人无两经之比较,因而不规范,但今人则应明辨。另在三山附近也有摩诃般若佛经之名,在尖山刻经中也有一段《般若波罗密经》,其文为波罗密,与《大品般若》词句很接近,但还不能完全对应,...有刻于北齐武平年(575)之记,邹城铁山有刻于北周静帝宇文衍大象元年(579)之记,邹城的葛山、岗山有刻于北周大象二年(578)之记。泰山经石峪和汶上水牛山无纪年,但泰山经石峪之字体与邹城尖、铁、...

    张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4939122.html
  • 认识佛教(前言)A

    波罗蜜。像中国的禅宗不是单里的第五、禅定波罗蜜,而是“般若波罗蜜”。你看六祖惠能大师,在坛经中就叫大家总念“摩诃般若波罗蜜多”,可见禅宗修的是般若,不只是禅定。  般若、智慧;一个是智慧之...注解。“佛”这一个字,有体、有用。从它的本体上说是“智慧”,从它的作用上来讲是“觉悟”。  就体上,智有三种:  第一、“一切智”:用现代哲学的名词来讲,就是正确的了解宇宙的本体;这样的智慧,在佛法里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1843880.html
  • 唯识学建立之缘起(下)

    〉第四中;、四摄在卷第七、第八的〈度摄品〉中;三身四智在卷第三〈菩提品〉中;乃至如来法身功德在卷第十三〈行住品〉中。此论所的唯识义,无不是依第三时方广经中的思想而来。   至于慈氏的另一部...第七名〈辩无上乘品〉,前品是就三乘共有的“境、行、果”以言之,此品是专就大乘的“正行、所缘、修证”三种无上以言之。此中以为正行,以大乘(菩萨藏)法为所缘境,以圆满的福慧及大菩提涅槃为所修证。如是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950421.html
  • 灵山佛教文化的探索与思

    茗老说:“我如果不做这个事情,就不用受这个气,我不干了!”茗老跟我说:“我们里什么叫忍辱,我师父跟我,要忍辱到什么程度?就是别人唾沫吐到你脸上,你都不能用分别心去对待人家,而要用很好的心态去接受...都是弘扬传统佛教文化的一份子,他们通过景点的介绍,把怎么持戒,什么是,什么是降魔,怎样止恶扬善,自净其意,以及我们的佛教文化博览馆中展现出来的璀璨的佛教文化等,给游客听。游客的反馈意见有:这样的...

    吴国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0651641.html
  • 从佛教的大利性谈它的科学性

    ,主张“如实知自心”。去掉一切烦恼,转变错误认识,依四摄、等行持。  四是佛教自身不主张迷信。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反对迷信活动,如《般舟三昧经》:“不得事余道,不得拜于天,不得示吉良日,不得调戏,...一层,佛教的修持次第,是先修人道,再升华到佛道,故太虚大师:“仰止唯佛陀,完成在人格。人成即佛成,是名真现实”。讲明了人道与佛道相辅相成的关系。而在修持的方法上,要求修道者按三十七道品、、四摄、...

    喻汉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5252321.html
  • 一心与多门

    一个。那十个方面还是贯穿一和多的关系,比如第一十九净行,我作了一下分析,净行离不开四摄。所谓的净行,这就是基础。四摄再压缩是身口意,身口意再压缩是心。起心动念即为造业。佛教的要求不是警察抓住...部分从正面,即净行是什么;第二部分十行法,是从反正两方面,如“一者,见悭贪过,乐修行施”,见到了悭吝贪婪的过患,就乐于布施,这就是正反两面。这十行法恰恰的就是和四摄...

    王志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45355176.html
  • 王恩洋先生与禅宗

    、《般若》诸大乘经典;就理果言,佛性佛果,皆大乘法。所不同者在行,即顿悟成佛,道不属修,自悟不向外求,因此,不、十地、三学。既人人皆是佛,何用度他!自然,亦藉因缘而觉,如慧能听忍和尚言而大悟,...佛性、佛果、无相、圣智内证,不可言说,为教理之共同点。但教门主张三学、、十地修行;宗门则强调顿悟,如何顿悟呢?达摩主张“藉教(《楞伽》)悟宗”,慧能主张觅善知识,读《金刚经》,但又说“若自悟者,...

    王赐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53955230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微(3)

     大乘菩萨道的修行,通常是、十,而本论却重点阐述三十七道品。大家都知道,三十七道品是解脱道的主要修行内容,正因为如此,在盛行大乘的中国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。本论把它提出来,作为契入空性及破除...中所说后种果,即究竟等前四差别。如是诸果但是略说,若广说即无量。”这里进一步说明,后面所种果没有超出前面四种果的范畴,没有超出究竟果。这个究竟果不妨停留在声闻果位上理解。阿罗汉果在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156517.html
  • 如何把佛法发挥于企业经营之探讨

    沈居士佛法,这件事就变得很自然了。  佛法的实践,简单来说,可以用二八度万行”来代表。就是件事,虽然说起来平易近人,但做起来,并不容易。我认为是超出宗教部派的,任何人只要能做到这件事,就是...了。假如你能“转”钱,钱愈多,你“转”的力量愈大,你就可以做更多帮助人的事情。我在这里提出的第一个字,佛法经典里是有的,比大雄兄刚才简单一点,就是一个“转”字。  第二点,我想贡献给各位,是“...

    沈家桢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1266189.html